江蘇小伙益陽“數字”耕地展拳腳-焦點日報
- 來源:華聲在線
- 2023-05-05 09:52:15
-
收藏
(資料圖片)
華聲在線全媒體記者 楊玉菡
通訊員 李微 郭軒
5月4日,春雨初霽,益陽市赫山區筆架山鄉中塘村,5臺播秧機往來穿梭,為田野披上絨絨綠意。
“90后”新農人劉曉宇站在田埂上,指揮春耕春插。前幾天,他還操控無人機,施肥、打藥、種子直播一條龍作業。
“我之前是做工程的,看到國家非常重視‘三農’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,就果斷換了‘賽道’。年輕人嘛,得追趕朝陽的方向?!北甲咛镩g地頭,劉曉宇的皮膚越發黝黑發亮。
劉曉宇是江蘇鹽城人。去年以來,赫山區實施農村土地數字化改革,他在網上競拍到中塘村2000多畝“數字”耕地經營權,每畝均價是家鄉耕地經營權拍賣價的4折。
什么是“數字”耕地?劉曉宇介紹,就是將農戶家庭承包的土地進行數字化登記,把土地經營權入股到村集體(股份)經濟合作社,再通過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掛網招標,租賃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村民變股東。
“來赫山后,還有一個意外之喜,中塘村整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?!眲杂钪钢浾呱砗笳R的田塊,回憶起他去年底來村里考察的情景,“那時,到處是細碎分散、大小不均的‘巴掌田’‘補丁田’?,F在,地平整、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連、旱能澆、澇能排,農田變良田,機械化耕種效率翻番?!?/p>
采訪中,記者發現,去年還是種田界“小白”的劉曉宇,已精通各種農業術語,開展了許多種田新嘗試:選種選的是可抵擋寒露風的雜交秈稻品種“利優魚翅”,品質優、產量大,還沒開始種植就被訂購一空;早稻育秧環節,采用由精量播種和干籽泥漿反鋪兩項技術組合而成的DMC育秧技術,相比傳統育秧,成苗率提高20%以上,且秧苗更壯。
“我們還會有更多更新的嘗試,實現從一產向二產、三產延伸,在鄉村舞臺上大展拳腳?!眲杂钫f。
標簽: